共 500 篇文章
2月17日上午,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该来的,能来的,都来了。 3月初,两会期间,突然传出香港李氏勾结贝莱德,出售全球43个港口运营权的消息。 3月28日,一场高规模的会晤,在人民大会堂大厅展开。来自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沙特等七个主要经济体,代表着物流、汽车、制药、金融、机械、半导体和能源等七大产业的产业巨擘参加,比如,美国联邦快递、德国梅赛德斯奔马懂事
2025-03-31
互动:67
21世纪,我们对“人道主义”这个词并不陌生,它经常出现在各大新闻媒体上,据说是一种“重视人类价值——特别是关心最基本的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的思想,并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越发完美…”。资产阶级很喜欢用这种超阶级的抽象词汇来装点门面,粉饰一二。 我们不禁要问,科学的发展能改变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吗?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
2025-03-31
互动:25
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哪怕是极小的一步,也有可能会成了谬误。 ——题记 对于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很多人学习草书,喜欢草书,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都深受我们已故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影响。毛泽东的草书之所以为人们所喜欢、所学习,不仅仅在于其具有龙飞凤舞之象,气吞八荒之状,而且在很大程度还在于其“虽草而不草”,能够为很多人所认所识。特别是人
2025-03-31
互动:38
从昨天晚上开始,朋友圈就被"消费贷2字头利率"刷屏了,仿佛不借个几十万就是对国家经济的背叛。我盯着手机屏幕陷入沉思:原来爱国新姿势是贷款消费?这届爱国群众的KPI真是越来越魔幻了。 说实话,看到这波操作时,我的表情比看到"元宇宙买房"还难绷。几千号智库精英关起门来头脑风暴,最后端出的硬菜居然是——让大家伙儿借钱花? 当然了,我从小对数字就不敏感,当年高中文理
2025-03-31
互动:106
初读,总觉得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太过悲惨,阴暗压抑,现在才明白,笔下的都是现实。 祥林嫂,这一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成为了悲剧与不幸的代名词。她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的人物,一个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祥林嫂的故事不仅揭示了封建礼教和迷信对个体的摧残,也映射出社会底层人民在命运面前的无力与挣扎。 祥林嫂的故事始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她十六七岁时嫁
2025-03-31
互动:47
与其他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具备独特的文化基因与演化路径。随着现代考古学发展,日益丰富的考古证据已经展现出中华文明独立起源和演化的清晰线索,所谓“中华文明西来”说,可以休矣。 自17世纪开始,各种有关中华文明源自西方的假说此起彼伏,具体观点也是五花八门,有“埃及”说、“巴比伦”说、“印度”说、“中亚”说等。尽管这
2025-03-31
互动:29
我们要研究世界大国比如英国、俄国、美国等国家扩张的极限,以及它们能守住的底线和它们守不住的底线。这些在世界大国冲突的历史中就可以找到:在几百年的国家扩张史中,它们每次在哪里失败,在哪里成功,在哪些地方就过不去了。经过历史比较发现,英美海权国家必须死守的线大概就是从大西洋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的这条线;美国则是从夏威夷西进太平洋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这条线,台湾不
2025-03-31
互动:45
编者按: 1、资本主义社会,工资只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掩盖形式,而劳动者的劳动则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工资支付的仅仅只是劳动者进行必要劳动的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就是剥削,工资掩盖了这一剥削事实。这也就告诉我们无论资本家给工人开出多少工资,只是因为工人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工人何来挑老板一说?又因为工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一旦工人不
2025-03-31
互动:23
新质生产力,新在总结新时代,纠正长期以来惯常的认识误区。有人以为新质生产力只是换了个名词,这是不准确的。 1, 新质生产力不是中性生产力 1959年12月21日,毛主席批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讲生产力的问题,没有讲清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资本论》指出的“如果整个劳动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
2025-03-31
互动:30
2025年3月,一位38岁的三孩妈妈在杭州某招聘会上崩溃的视频刷屏网络。 她手握简历跪求面试官:“我有十年外企管理经验,能接受降薪40%,只要不嫌弃我生过孩子······” 评论区却涌现刺眼留言:“企业不是慈善机构”、“谁让你生三个”。 这撕开了中国女性最深的伤疤——生育成本被私有化
2025-03-31
互动:33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每逢二战重大纪念时刻,日本人总是很不安。 当然,它不是因为当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而不安,而是做贼心虚。所以,日本人总是会不择手段地去“对冲”舆论。 而美国一些政客为了眼前的地缘政治利益,也不惜去配合日本做这种颠覆历史的勾当。 3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受邀出席在硫磺岛举行的所谓“美日战死者&rdquo
2025-03-31
互动:22
“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后人是不是存在反“极左”扩大化呢? 比如对“样板戏”的态度,认为这种表演是“极左”思潮的艺术载体,这种带有鲜明的“文革”时代印记要坚决地批判,其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表现思想都要彻底地否定。 以至于影视逐渐被资产阶级思想影响,那些小鲜肉偶像剧、娘娘腔影风剧、架空
2025-03-31
互动:39
01 — 忽然就爱上了自驾。 感觉身体还好吧,一天驱车600公里,晚上还能再看一场电影,并不觉得很累。 有时在双车道的高速路上,大卡车相互超车,小车也见缝插针地飙车,我虽然以稳健、安全为唯一驾驶原则,个别情况下也难免会加入其中,丝滑流畅,就像在跳华尔滋。 想起早年学飞行,比较熟练了,蓝天之下,白云之间,斤斗、盘旋、“殷麦曼”……就觉得机翼
2025-03-31
互动:83
“大屠杀的教训”被美西方国家反复用来阐明对外干涉的合理性,成为其“长臂管辖”的道德合法性基础。然而,从大屠杀历史的原初处境来看,曾经漠视和抛弃欧洲犹太人的美西方国家,根本没有资格歪曲和消费大屠杀记忆。 在国际舆论界,“大屠杀”特指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实施的系统性灭绝行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浩劫。战后半个多世纪,在美西方国
2025-03-31
互动:16
近些年总有些庸俗的网络小豆腐块文章说列宁十月革命后强杀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的事情,让人觉得列宁仿佛是一个暴君! 这种通过抹杀无产阶级领袖来攻击无产阶级革命的例子其实不少,历史上也是常见的,也就是从道德上来攻击革命领袖,从而否定革命。 那么列宁是如何看待死刑的呢? 在十月革命后的1919年《共产国际》杂志第5期发表了一篇列宁的短文《资产阶级如何利用叛徒
2025-03-30
互动: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