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当今的中国共产党人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在加强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同时,也要强调和深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性内容尤其是对儒家文化的批判
2025-04-01
互动:47
历史就这样论证着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2025-04-10
互动:3
王夫之哲学中的唯心论杂质,虽有其认识论的根源,但主要的还是他的剥削阶级本性决定的。
2025-04-10
互动:2
人生观是人类对于生活的见解和认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就包括着他的目的在内
2025-04-09
互动:13
胡懋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北京市哲学会理事。
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得再先进,再拉风,都不可能离开人类的参与。只要有人类劳动的参与,那么人类劳动对价值的创造就是必然的。
2025-04-09
互动:22
90多年前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翻开了中国历史上全新廉政政权建设的新篇章,形成的丰富经验和红色基因弥足珍贵,具有强烈的现实价值,是我们必须赓续的红色血脉。
2025-04-09
互动:5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先进阶级服务,指出这一阶级的任务,并且证明现代制度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要被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证实了上述论断。五四时期的中国,百家竞起,异说争鸣。正是在与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进行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得以崭露锋芒。 1 “问题”与“主义”之争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胡适于1919年7月20日在《
2025-04-08
互动:15
尽管国民政府自诩为“革命的政府”,并宣称其外交“是革命的外交”,然而作为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其所谓的“革命外交”实际上缺乏真正的革命精神,其所收回的一些国家权益,是以牺牲另一些主权为代价的。
2025-04-08
互动:12
一切真正的共产主义者都明白,国家的消亡,民主的消亡,是全人类解放的前提,是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前提,基于此,发展无产阶级专政和发展无产阶级民主具有同样重要的共产主义革命的战略意义。
2025-04-08
互动:7
囿于传统的小农观念,一个农民反映公社体制情有可原,因为毕竟普通老百姓很少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恰恰是通过直接剥夺小农而发展起来的史实;但为什么我们的专家、学者也一定要反对农民的企业化生产方式呢?
2025-04-07
互动:117
俄军在战争中不断失利、俄国经济状况越来越恶化,列宁的观点终于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因为他们看到,结束战争、反对护国主义是符合自身利益的。
2025-04-07
互动:11
泰勒制和福特制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早已失灵了
2025-04-07
互动:35
从旧红学派、新红学派到“男女恋爱主题”的反动滥调,都无一例外地贯串着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掩盖了《红楼梦》的真面目。
2025-04-07
互动:20
传统模式奠基初稳之后,应改革转型,但并非一定转向,见东欧早期改革。
2025-04-06
互动:16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是造成智力衰退和身体畸形的根源。
2025-04-05
互动:8
建立一个消灭资本逻辑(重建个人所有制)、消灭雇佣劳动(自由劳动)的新社会,这是社会解放的必然形式。
2025-04-05
互动:12
只要经济走出困境,中国就立于不败之地。美国经济无解。胜利必将属于中国
2025-04-05
互动:45
现代犬儒主义成为了“后政治”时代意识形态的典型特点。
2025-04-04
互动:21
当资本与技术被赋予超越政治程序的地位,民主制度本身便开始走向脆弱。这是马斯克的教训,也是整个体系的警告。
2025-04-04
互动:8
很显然,只有全面地、历史地认识资本的性质和特征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资本的本质特点。把资本当作生产要素,把资本归结为没有社会属性的工具、强调资本中性等等做法,都只是盲人摸象罢了,
2025-04-04
互动:10
革委会消亡的过程可能是比较“悄无声息”的
2025-04-04
互动:22
在苏联和其他修正主义国家,正是由于“从内部攻取堡垒”,资本主义才得以复辟,因此,党的关键作用就越发明显了。事实证明,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并使自己成为新的国家资产阶级的,正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柯西金以及在他们领导下的官僚集团。
2025-04-04
互动:18
立思想就是主线条,近现代史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历史,是政治、是宣传,为的是让人树立一个思想信念,带着这个目的,那就甘作一个革命的螺丝钉,至少要有那份不计个人成败的大胸怀。
2025-04-03
互动:15
多年来,美国对拉美的战略充斥着干涉色彩,霸权属性也极为明显,拉美国家的权益与自主性因此遭受严峻威胁,一些区域首领和媒体不免对他产生不满。因此,一些拉美国家领导人及地区媒体一直对基辛格持有负面就不令人感到奇怪了,也正是如今对他去世冷淡回应的原因之一。
2025-04-03
互动:12
苏共领导的这套做法,不是最大限度地孤立世界和平的敌人,而是最大限度地孤立世界和平力量。
2025-04-03
互动:20
李贽晚年专门对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抨击,因而触怒了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最后自杀于狱中…
2025-04-03
互动:10